汽车失控起火,路人砸门救援失败!它再引热议
10月13日凌晨
成都天府大道一路段上突发一起车祸
一辆小车在路中间起火
多名路人上前尝试营救
但无法打开车门
最终救援人员用电锯切开了车门
司机酒后驾车身亡
警方通报
现场视频显示,车主疑似被困车内,多名路人上前尝试营救,先后尝试拉开车门,撞击车窗。有人找来锤子成功打开主驾驶位车窗后,发现车内火势太大,有其他的车主拿来灭火器,在灭火途中车辆突然发出异响,蹿出明显火势,路人连忙后退。
一名现场目击者告诉记者,他是跟消防车一起到的,约在凌晨3点半,“到的时候火已经控制住了,但是中间火势变大,最后也灭了。人没有救出来,最后是用电锯切开的门。”
13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发布了事故有关的情况通报。
隐藏式门把手
再度引发讨论
此次成都事故中车门无法打开的困境,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隐藏式门把手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普及,其在事故中影响救援的情况已多次出现。
例如,2024年,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山西运城高速公路上发生追尾事故,后因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出,影响了救援时机,司乘三人不幸遇难;今年3月29日,安徽省一高速路上发生的悲剧也曾引起广泛关注,车辆撞击护栏后车门锁死、电池爆燃,三人遇难。
这些接连发生的事故,共同指向了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冗余缺失问题,使其从“科技感”的象征,逐步演变为备受争议的公共安全焦点。
图源:视觉中国
日前,网络上一段高速追尾视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视频中,一辆黑色新能源SUV疑似突然失控,在追尾前车后,拐至应急车道撞击护栏并摩擦滑行减速逼停。在此过程中,车主将驾驶舱车门打开并持续试图刹车控制车辆。一系列自救措施,被不少网友称作“教科书”应急技巧,尤其是车主提前打开车门的举措。
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车型中,隐藏式门把手几乎已经成为所谓科技感的标志性配置。跷跷板式、整体伸出式、按钮式、内扣式、全隐藏式、半隐藏式等五花八门的隐藏式门把手早已成为当前新能源车型的主流设计趋势。
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弊端不断暴露,给乘客带来诸多困扰,识别难、操作不便、冬天容易结冰冻住、断电失效、夹手等问题反复被大面积吐槽,更严重的是,还存在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
图源:视觉中国
有机构碰撞测试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此外,据消费者协会统计,2024年因隐藏式门把手夹伤儿童手指的投诉同比增长132%。
车内断电,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打开而影响救援的情况屡见不鲜。上述事故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事故来临时,隐藏式门把手在车主心中,已经成为阻碍逃生的门槛之一。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
《要求》强制规定,所有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即便断电或碰撞后也能徒手开启。直接叫停汽车设计的“炫技竞赛”,让“安全实用本质”得以回归。对于相关部门的强制性立规,不少网友直呼“终于等到这一天”。
征求意见稿
只是一个开始
《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60mm×20mm×25mm”,即手部打开车门的操作空间不能小于30立方厘米。这一数据,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当于明确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
与此同时,针对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安全隐患,《要求》也明确了多条细则。例如针对车门把手断电后的安全打开性,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机械式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式车门把手开启车门。如果汽车装备的是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备机械式车门内把手。
针对大多数消费者反映“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找到机械式车内把手”的情况,《要求》明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应易于车内乘员识别,包括:车门内把手应位于无遮挡的位置,确保在乘员位置直观可见;车门内把手需要装在车门上或距车门边缘不大于30厘米的位置;单个车门配置多个机械式车门内把手时,操作任一车门内把手应能直接开启车门等。
图源:视觉中国
征求意见稿只是一个开始。它不仅是对单一零部件的规范,更是给汽车行业设计理念的纠偏——允许探索科技感,但必须有安全兜底;鼓励设计突破,但不能给用户带来不便。
汽车工业设计的进步,从来都不应该是对传统的彻底颠覆,而是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当隐藏式门把手1952年首次在奔驰300SL上出现时,它只不过是超跑的一项个性化的选择,可如今竟成为了汽车市场竞争的“锚点”和诸多车型的“标配”。
撇去浮华方能回归本质,衡量一辆好车的标准,从来都不是车门如何隐藏,而是危机时刻能否顺利打开,从来不是车机大屏功能多么丰富,而是操作是否安全便捷。我们相信,这场从门把手开始的设计理念回归,能够引领汽车产业真真正正、踏踏实实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来源:央视网